团委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,坚持守正创新,以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为使命,找准发力点,强化融合点,收获成长点,搭建起具有时代特征、青年特点、淄师特色的“青春铸魂”、“青春建功”、“青春护航”三项“青”字号工程,构建党组织、共青团相衔接、相贯通的一体化培养品牌。
一、以思想育人,引领青年听党话、跟党走,实施“青春铸魂”工程
1、打造沉浸式“理论课堂”。实施“青马工程”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的团干部队伍。依托54支全国志愿服务宣讲团队,打造“淄师之声”青年宣讲团,面向高校、乡村、社区开展志愿流动宣讲172场。
2、丰富体验式“红色课堂”。邀请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、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岳松面向511名“青马班”学员作《把握大变局下的中国脉搏》专题授课。依托淄博红色教育基地,开展“行走的大思政”研学实践活动。
3、拓展移动式“云上课堂”。加强“青春淄师”公众号、抖音号宣传引导,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向上。拓宽互联网宣传阵地。录制《汲取道德榜样之力 争做青年“追光者”》等系列微团课,做好党的理论“青年化”阐释。
二、以实践育人,推动青年成大才、立大业,实施“青春建功”工程
1、奋楫笃行,提高科创育人成效。坚持赛事引领、平台依托、服务保障,以赛促创、以创促学,打造“青挑”品牌,开展校内选拔培育31个项目,组织“挑战杯训练营”7次,为斩获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2、知行合一,丰富社会实践成果。结合实际、把准需求,一方面聚焦时代主题,将社会实践与学科建设、志愿服务大赛结合起来,2024年以集中与分散的形式组织2064名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,服务人群达2万余人;另一方面丰富实践内容,建立“揭榜挂帅”式实践项目,形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7篇。在团省委、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二届“情系桑梓 ‘数’向未来”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,获三等奖2项、指导教师6人,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。
3.协同育人,赋能校地融合发展。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,分别与共青团高青县委、共青团淄川区委等地签约,加强校地联动,实现双向赋能,构建育人新格局。
三、以服务育人,提升青年出实招、见实效,实施“青春护航”工程
1. 构筑多元服务平台,拓展“广度”。研发“权心权意”小程序,针对同学反馈的问题逐一研判,安排专人跟进问题解决进度语学生满意度,真正做到“事事有回应、件件有着落”。借助迎新等时间节点,开展“我为同学做实事”活动,进一步彰显青春风采、牢记服务宗旨。
2.构筑心理护航平台,打造“高度”。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平台。承办共青团12355流动服务台巡航护“心”活动,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加全面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更加丰富、多彩的社团活动, 活动参与率达91%。
3.构筑多元创新平台,潜耕“深度”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文件精神,2024年申报的“青春健康新’淄’态”项目在全国650份项目中脱颖而出,已连续7次中标国字项目。